【商会动态】“千企结千村、消灭薄弱村”专项行动联席(扩大)会议
2018-11-07【月度之星】嘉兴市湖北商会2018年7月《月度之星》
2018-11-12
2月明星—戴黎


归总过往,做好当下,筹备未来
——嘉兴市湖北商会2018年度二月月度之星戴黎专访
又是新一轮的嘉兴市湖北商会的“月度之星”采访之时。艳阳高照,驱车赶往嘉善,今天我们要采访的是嘉兴市湖北商会理事单位——嘉善天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,公司销售、渠道的副总经理戴黎先生。
【学生时代的他,除了学习,别的都好】
戴黎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他“一定是一个闲不住的人”。这样的印象在采访刚开始,便得到了本人的印证。“我记忆中自己的学生时代是没什么和学习有关的事情的……”戴黎笑着说道:“从小我就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,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我要是能对学习上心,至少现在也是半个高材生了。”
高中毕业之后,年仅17岁的戴黎便在自己的家乡湖北省通城县工商局的某科室工作。“那个时候是1996年,在科室主要是做企业登记收费之类的工作,一个月也就几百块钱的收入。那个时候我一边工作,一边也在琢磨要不要带外面闯闯……”三年的时间里,工作上的能力不仅得到领导的称赞,也为他以后“创业”提供了许多支持。“那个时候家里总是开玩笑的说我,除了学习成绩,别的都挺好。就是整个人太活跃了……”直到1999年,戴黎作为通城县外出嘉善的第一人,便足足离乡19年……
嘉善大力发展木质板材企业之时,为戴黎带来了第一桶金
1999年,刚满20岁的戴黎来到嘉善之后,便一直在挖掘自己的发展之处。“刚来嘉善的时候,正好遇到了嘉善木质板材行业的发展时期,正好我们老家那边有一家做抛光模具的企业,趁着这个机会,我便做起了这一块产品的销售工作。每天往返于板材厂和我们砂纸产销的公司,一点点的积累,终于赚得了人生发展的第一桶金。”戴黎说:“那时我就号召通城的老乡一起过来发展,他们来嘉善,许多费用都是我自掏腰包。我就想亲力亲为地为老乡做一些实在事情……”
行业前景由光明转向了暗淡,戴黎敏锐的捕捉到新的商机
由于嘉善当地长时间大力发展木制品的加工制造,使得嘉善地区的一些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,有的甚至还被永久的“毁于一旦”。随后,国家政府开始逐渐管控木材料的供应,以及不断提高木制品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门槛。这样的背景下,虽然收入大不如从前,但是他没有因此气馁。2010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戴黎转型到 “玻璃胶”产业。“我们算是起步的比较晚的,那时已有不少厂家在做这个东西。玻璃胶的应用范围特别大,家家户户的装修、施工都会用到它……”
“楚商”一直都是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的形象,定下做“玻璃胶”后,戴黎便和伙伴携手开始筹备厂区的建设和审批等工作。“可以说皇天不负有心人,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,完成了‘天胶’正式投产前的全部审批、定制。在厂区得到整体验收之后,我们便马不停蹄的开始研发、生产相关玻璃胶产品。”之后的戴黎就如鱼得水一般,事业和财富都像是“开了挂”一样的发展。“那个时候我们都是铆足了劲想把企业发展起来,我依旧帮助公司搭建整体、详尽的销售体系,那个时候经常会出差在外跑渠道、走访终端销售,而且一出去就会在外面带上三四个月……自己觉得压力大,我也会想办法放松一下自己,想到自己在嘉善的妻子、孩子,我便会更有动力去投入到接下去的工作,这可能就是‘家’带给你最大的魅力——有‘家’,你所赚的钱才会有意义,不然,再多的钱也都是一个数字而已……”
好在,戴黎和他们合伙人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。据了解,“天胶”在2011年正式投入生产运营之后,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便将原先的投入成本收回并开始产生可观的盈利, “天胶”的销售额同时突破了1亿元的关口。“这样的成绩,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,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……”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“天胶”作为嘉兴唯一一家玻璃胶生产企业,一举夺下嘉兴本土玻璃胶市场的头把交椅,旗下的“得力美”、“梦之蓝”、“美利伽”等系列产品深受嘉兴乃至省内外市场消费者的青睐。“对于我们‘天胶’来说,这样的成绩不仅是我们的荣誉,更是整个行业一次标杆的树立。我们从不打价格战,我们依靠质量取胜!直到现在,我们依旧告诫企业员工,质量是我们‘天胶’的招牌和口碑,要不得一点虚假和偷工减料……”
随着国内外化学原材料价格的一再飙升,“天胶”在遇到了些许问题。“某原材料由原先的15000元每吨,已经上涨到30000多元每吨,现在国内在对美国出口的原材料另外征收25%的反制性进口关税,我们不得不面临把控成本、调整售价的局面。”戴黎如实的告诉我们。“现在整个行业,不少小企业已经停产甚至是破产清算。目前原材料高价位的环境下,对于我们来说是整个行业的大洗牌;坚持意味着更大的风险,而撤退,我们从来没有想过……既然要做就要把它做好,原材料涨价,那我们就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成本,我们通过对自己生产线的技术革新,尝试着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,降低生产成本。我要再次强调,‘天胶’所有的‘降成本’措施都是在‘不降低、不牺牲产品质量’为第一前提,我们宁可利润薄弱,也不要给辛辛苦苦打下的品牌抹黑,我们宁可按照原配方进行生产。企业需要赚钱,但是企业赚钱的手段不能建立在让消费者承担品质风险上!”
企业需要金牌销售,更需要核心技术以及得当的转型
对于戴黎来说,从老家来到嘉善打拼这十几年,已经累计了相当丰厚的人脉资源。“说实在的,我从基础的销售工作开始做起,到现在所累计的资源足够让我有足够的应对措施。‘天胶’如今有这般成绩,我们应该感谢我们销售体系的健全,以及我们销售人员的优异!”
作为“天胶”市场负责人,戴黎对于他的团队颇有好评:“自始自终我没有手把手教过他们,对于我来说,培养一个新人,我不会在乎他是不是聪明,他的语言能力如何,我最看重的是一个销售人员的品行,我对他们最大的要求便是‘忠诚’。都说‘酒品看人品’,所以我的新人刚进来,我就找他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喝喝酒,不会第一时间让他上手部门的工作,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考考验他,是否可以让我放心的把市场工作交给他。”戴黎笑着说道:“通过了,我会把他带在身边出现在各种销售会议上,让他学习我是怎样的一种营销逻辑,然后过一段时间安排他去一个业绩较差的市场,让他自我发挥;我会提醒他不用把业绩的压力累计在自己身上,注重方式方法……”就这样,通过一次次的激励,戴黎的团队都会得到本质的锻炼和提升,虽然整个过程会严厉,有亏损,会有种种意外,但是戴黎从来不会过分的责备,“既然你愿意让他去做,作为他的领导,你一开始就要有所准备。没有一个市场一打开就有巨额的盈利,我会严厉批评他们工作中的疏漏,紧接着便是点拨他们怎样去解决眼前的问题,一年总有好几次‘大笔一挥,划账贴补’的时候,就当体验一下‘马云’那样的豪气的感觉。所以到后来,我的很多同事、朋友都叫我‘戴芭比’,就好像他们的严父一样,严厉而又仁慈……”
如今,“天胶”再度走在了企业转型的岔路口。2017年,戴黎以及其他5位合伙人在嘉兴西塘景区附近拍得一幢商业用楼,这便开启了“天胶”的转型之路——向服务业方向前行。“我们期待通过多元化的发展,让企业有不断的现金流产生,那才是发展之道……”
现在国内许多企业都在进行转型,而“轻资产”、“服务业”是许多企业的首选。“去年我们拍得这幢楼后,经过5个股东多次来这边考察、研究,最终确定做酒店服务,向服务行业涉水!我们花了10个月的时间,从完成产权交易,到设计、装修,最后通过验收开始营业……我们期待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实现产值。如今我们的酒店在节假日都会爆满,平日的入住率也会超过5成。前期的成本,随着酒店的稳定营收和楼价的节节攀升,我们已经在盈利阶段。接下去我们计划在酒店边上开设本帮菜餐厅,将我们这一次的投入溢价做到最大化……”
从戴黎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名企业家的敏锐、果断,也能看出他善于发现、挖掘和深耕市场的雄心……用戴黎自己的话来说,未来除了为家庭继续努力之外,自己还将要做得更多……

THE END
